2015年12月27日

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─戶外團隊課程設計

前言
跟著貝爾去冒險》是中國東方衛視真人實境節目。野外求生專家Bear Grylls(貝爾‧格爾斯)帶領八位演藝明星,展開叢林探險的紀錄片。我想這無疑是一團隊建立與個人成長的課程,然而透過節目拍攝錄製,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看見學員的成長、引導員的課程設計與帶領技巧。些許情境片段,都值得我們反思,如果我是當下的引導員,我會怎麼回應、提問?我從三個面向來思考:課程設計 、引導技巧 、引導員特質。


從教學、練習到體驗
在前面集數中,貝爾多會先進行示範教學,接著再請學員跟著操作。冒險的強度,也愈趨增強。針對八位明星每一個人過不去的「成長區」,有不同的設計環節在裡頭。在前面集數中也漸漸被突顯,也讓團隊夥伴彼此知道與瞭解,在面對不同關卡時,能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與協助,這些有意圖的設計,可以讓彼此之間看得更加清楚。因為那些恐懼、害怕,不是裝出來的,而是真實的生命經驗正在突破與成長。
我印象中,第八集邀請新的一位明星加入,貝爾特別設定,讓團隊中最為排斥課程的大張偉,進行教學與帶領新人的工作,這是學習金字塔中,較高層次的學習是,將自己已經會的部分,轉化教給其他人。這同時更能建立大張偉的信心及參與課程的積極度。



Adventure Wave 結構明確
雖然在各集節目中,沒有明確的標示:暖身、體驗、反思。不過在整個節目流程的呈現上,是顯而易見的。以第五集為例,利用爛泥抹在夥伴身上、臉上,看起來像是對換上乾淨衣服的學員的處罰,但同時也是對這些體驗者,從外在內在開始改變,拋開自己的光環、外在。第六集為例,在爛泥上做伏地挺身、及撐地爬行,頂著登山包半蹲喊著:我愛泥土、我愛雨水,沒有雨水、沒有磨練。這些都是活動開始前的暖身活動,也預告著接下來的挑戰,將會越來越艱鉅,不會讓你有時間去注意自己的衣服、身體變得多髒。突顯前置引導的重要性。

每一集的重點體驗項目結束後,貝爾會進行所謂的「部落會議」,透過對當天活動體驗的回顧、討論,而通常他會設計一個:獎賞與懲罰的段落。透過正面鼓勵表揚正向行為,不見得是當集表現最優秀的、通過挑戰最快的,可能是具體行為上產生關鍵作用,或是突破個人的舒適圈。懲罰是為了提醒、強化個人需要突破或調整的部分。


冒險活動是跨越生命崁的工具
在節目中,我們看到學員戰勝自己的恐懼,學員說:跨過這個崁,就過去了。不就是我們不斷在談論的:舒適圈的擴張。無論節目中設計哪些挑戰項目,這些都只是工具。體驗過後,需要有引導員的關照,甚至節目錄影的訪問人員,其實都是一種讓體驗者反思沉澱的對話,這些對話是相當具有意義的,這是體驗者對自我的肯定與突破。

延伸閱讀:
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1─戶外團隊課程設計

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2─引導技巧

看著貝爾學體驗教育3─引導員特質

沒有留言: